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”。
耳熟能詳?shù)脑娋渲?,藏著古老的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“寒食節(jié)”。
寒食節(jié)為清明前一日,又稱“禁煙節(jié)”。
相傳,寒食節(jié)是為紀念春秋時期忠孝節(jié)義名臣介子推而設。
介子推曾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國外19年,有“割股奉君”之舉。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后封賞群臣,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祿,攜母歸隱綿山(今山西介休市境內(nèi))。
文公綿山覓賢,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。母子二人守志不出,抱木被焚而死。文公追悔莫及,規(guī)定這天不生明火,只吃冷食。
但也有人說
寒食節(jié)的起源
與中國的星宿文化相關
相傳,早在周朝,古人便十分推崇星象之說,并根據(jù)星辰變化指導農(nóng)事生活。
仲春時節(jié),風干物燥,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起火,滾滾春雷也易引起天火。彼時,恰逢“大火星”初現(xiàn)于東方天空,先民們便認定二者之間存在某種神秘關聯(lián)。
人們相信,此時“大火星”的出現(xiàn)是神靈帶來的預告,若繼續(xù)取火會使火神發(fā)威,將天火引至人間。出于對星宿的崇拜及對天災的恐懼,每當“大火星”出現(xiàn)之時,人們便要舉行隆重的祀火儀式酹祭火神,并將所燃火種全部熄滅,謂之“禁火”。慢慢地,這一禁火風俗固定下來,時稱“禁火節(jié)”,后逐漸發(fā)展為寒食節(jié)。
冬至過后一百零五日,也就是清明節(jié)的前一兩天,按照習俗,人們在寒食節(jié)將燒了一冬的爐膛熄滅,并于清明重生新火,謂之“改火”,將其視為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。同時家家戶戶以冷食度日,寒食節(jié)也成為唯一以飲食風俗命名的節(jié)日。
(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(zhuǎn)載)
追懷先賢、傳承文化
寒食節(jié)習俗你了解多少?
隨著寒食節(jié)漸漸融入清明節(jié),人們也不會再在寒食節(jié)這一天只吃冷食。然而,千年前對祖先的追思與今人懷念故去親朋的心情,卻毫無差別。人們通過品味傳統(tǒng)寒食小吃,追懷先賢、傳承文化。
禁煙冷食
無論是改火舊習還是紀念介子推,寒食節(jié)這天都要禁煙火,吃冷食。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、寒食面、寒食漿、青精飯及餳等。
掃墓祭祖
原本的習俗是改火祭祀或紀念介子推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慢慢演變成了祭祀祖先的習俗。
踏青郊游
踏春,盛興于唐宋。
宋·李之彥《東谷所見》載:“拜掃了事,而后與兄弟、妻子、親戚、契交放情地游覽,盡歡而歸”。
插柳
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,人們會在門上插上楊柳。
我知道你肯定又要問了:“折柳枝不是送友人的嗎?”
我的回答是:對,但不全對。
自古以來,柳在人們心中有辟邪的功效。人們通過折柳枝來祈福避災。當然,現(xiàn)在我們也可以折柳枝送友人,用來表達挽留(柳,留)、惜別之意。
(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(zhuǎn)載)
寒食節(jié)詩詞
《寒 食》
唐·韓翃
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《寒食上冢》
宋·楊萬里
逕直夫何細!橋危可免扶?
遠山楓外淡,破屋麥邊孤。
宿草春風又,新阡去歲無。
梨花自寒食,進節(jié)只愁余。
《寒食夜》
唐·韓偓
惻惻輕寒翦翦風,
小梅飄雪杏花紅。
夜深斜搭秋千索,
樓閣朦朧煙雨中。
《寒食日作》
唐·溫庭筠
紅深綠暗徑相交,抱暖含芳披紫袍。
彩索平時墻婉娩,輕球落處晚寥梢。
窗中草色妬雞卵,盤上芹泥憎燕巢。
自有玉樓春意在,不能騎馬度煙郊。
寒食與清明總是如影隨形。直到今天,二者之間的關系仍然剪不斷理還亂。究竟孰先孰后,孰輕孰重,誰繼承了誰,誰又融合了誰,總也說不清道不明。
在這春天特有的日子里,讓我們?nèi)プ鲂┫胱龅氖?,去見些想見的人,去完成那些還未企及的心愿。
春光無限好,愿您夢成真!
綜合來源:新華網(wǎng)、光明日報、央視網(wǎng)等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我們將定期推出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