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科普:這類衣服別再穿了,危害遠比你想象的更大!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7-01
瀏覽次數(shù):816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本文審稿:王文祥,福建醫(yī)科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

愛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

穿衣服,也是很有講究的,有些衣物應該及時添加,但這類衣服別再穿了,危害比你想象的更大!沒用還費錢,可能你家就有。

圖片

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載

今天,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。

1

“秋褲”的重要性

寒冷性脂膜炎

在涼氣刺激皮膚的情況下,容易導致表皮血流不暢,保暖不好但脂肪較厚的大腿等部位,就容易出現(xiàn)紫紅色的、杏核大小的單個或多個硬塊,會痛會癢,紅腫部位嚴重時還會發(fā)生潰爛。

關節(jié)退行性病變

膝關節(jié)喜暖怕涼,如果長期受寒,會使其提前變“老”,出現(xiàn)關節(jié)退行性病變。

“冷”出的毛病不少,“緊”出來疾病也不容忽視!

2

緊身牛仔褲

容易“勒”出危險

緊身牛仔褲幾乎是每位愛美人士的必備單品,但若過緊,它的危害也不容小覷。

神經(jīng)損傷

牛仔褲過緊,不僅會讓人產(chǎn)生一種極度的壓迫感,還會減少腿部肌肉的血液供應,造成小腿腫脹與神經(jīng)損傷,且蹲下太久,大腿與股溝區(qū)域會引起麻木與刺痛感。長期如此,易損傷神經(jīng)。

消化不良

腰身過緊的衣褲會造成內部器官壓力變大,導致食物下肚后容易產(chǎn)生胃酸逆流、胃灼熱等,時間一長,消化系統(tǒng)也會出現(xiàn)問題。

私密處感染

對女性來說,可能引起尿道炎、膀胱炎、陰道炎。若反復發(fā)作,也有引起宮頸炎、盆腔炎等婦科疾病的危險。

對男性而言,長期穿緊身牛仔褲,可引起生殖道炎癥,影響血液循環(huán),導致陰莖彎曲,精子活力降低,甚至患上不育癥。

建議:購買牛仔褲時,以稍大、透氣、棉布為宜;穿著時,不論下蹲還是抬膝蓋,都不宜過緊。

圖片

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載

3

連體塑身衣

當心“裹”出疾病

不少女性都喜歡穿著塑身衣,顯身材,但其厚厚的強力纖維把上腹、腰、下腹、臀、腿從上到下緊緊地箍起來,危害不小,讓人看著就透不過氣。

引發(fā)婦科疾病

塑身褲會使陰部分泌物聚積在濕悶環(huán)境中無法散發(fā),刺激外陰引起外陰炎癥。

影響皮膚呼吸

塑身內衣緊貼在身上,使皮膚不能正常地呼吸,尤其是在出汗后,汗液不能及時揮發(fā),易造成毛孔阻塞,局部皮膚可出現(xiàn)紅腫,引起毛囊炎,還易導致皮膚粗糙。

產(chǎn)生缺氧反應

不合體的束胸會影響人的呼吸,胸部不能充分擴張,肺組織因微循環(huán)障礙也不能充分舒展,吸入空氣量減少,從而妨礙人體全身的氧氣供應,易產(chǎn)生腦缺氧,頭部昏沉、發(fā)木等癥。

建議:塑身衣要盡量少穿,每天最多穿3-5小時,必須舒適、透氣、彈性好,且敏感部分一定是純棉的。女性經(jīng)期不宜穿塑身衣,以免加重痛經(jīng)。

4

內衣穿不對,全身都遭罪

很多女性為了能達到“上托”的目的,就會把肩帶調節(jié)得特別緊,以達到讓乳房高聳的效果;還有的女性在選購時,常會買到比自己身材小一號的文胸,當心疾病襲身。

圖片

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載

肌肉壓迫

如果文胸緊,會對胸口處的肌肉造成壓迫,出現(xiàn)手臂酸麻、痛、勞累感等癥狀;文胸側帶和肩帶過緊還會壓迫椎血管、椎神經(jīng),引起頭暈、惡心等癥狀。

影響血液循環(huán)

又緊又窄的胸罩會影響乳房及其周圍的血液循環(huán),容易使有毒、有害物質滯留在乳房組織內,影響其正常功能,甚至增加乳腺癌等病變風險。

建議:在選購內衣時不要憑自己的感覺,最好讓售貨員幫助量一量,而且要用天然柔軟的材料,如棉、絲等,穿著舒適、透氣。

5

瘦腿襪

容易“壓”出威脅

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瘦腿襪雖然和靜脈曲張襪是同一種原理,但由于使用的動機不一樣,往往對使用者產(chǎn)生健康威脅。

血管疾病

長期穿著瘦腿襪,會導致下肢血管長期受到擠壓,血管功能衰退,出現(xiàn)下肢靜脈曲張、靜脈炎、脈管炎甚至老爛腿等多種下肢周圍血管疾病。

圖片

圖庫版權圖片,不授權轉載

皮膚過敏

由于瘦腿襪里往往含有氨綸,并不是很透氣,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,尤其是易過敏的人士。

建議:為了自身的健康,最好不要常穿塑形絲襪,實在想穿絲襪時,可選擇適合自身腿型的、彈性較好的絲襪,以減少健康威脅。

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不要因為追求美就刻意去穿一些不舒適的衣服,威脅自身健康。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